跨区域保护升级 长三角发展加速(知识产权报)
阅读数:403次 2023-02-14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
位于江海交汇之地的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合计约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通过强化跨区域协作、跨部门协作,加强联合保护力度,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涉案金额400余万元,跨上海、江苏两地制假、售假,假冒国内、国外多个知名品牌注册商标——2021年,一起假冒轻钢龙骨注册商标案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轻钢龙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自2017年,余某等20余人为非法牟利,在上海市青浦区生产假冒品牌的轻钢龙骨,并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等地销售。其制作的产品价格比正品便宜30%至40%,但质量不达标,用作建材容易弯折引发事故。2020年4月,余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青浦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一年后,该案得判,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余某有期徒刑四年七个月,并处罚金。其他涉案被告人也受到相应惩罚。
这起案件从公诉到判决的快速推进,得益于三省一市建立的长三角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我们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不同地域间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的证据标准、侦查方向以及跨区域协作工作的开展等进行过交流与对接,研判前期案件证据并及时发出追捕追诉,促进了案件办结。”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任玲玲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早在几年前,长三角区域就构建起了制度框架体系,推动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2019年,长三角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制定,四地知识产权法庭实现信息共享,在远程办案、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作;2020年,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备忘录签署,促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跨域保护协作、司法与行政保护协调、保护共治等机制;2021年,《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实施,明确了在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共享流动、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一体化、强化知识产权一体化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16项工作任务。
“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直接关系着这里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服务和保障。”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汤茂仁告诉记者,目前,该庭持续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案件的裁判标准统一,同时在证据保全、跨区域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实践。这对于加快侵权行为认定、法律责任确定、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跨部门协作,长三角形成行政执法和司法有效衔接,多元解纷路径也不断拓展。如,长三角地区基本实现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跨域立案、跨区域远程审判;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被执行人、行政处罚等数据实现了跨省横向共享;上海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协同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工作,调解成功率达37%。
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链接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信息到区块链,解决了溯源难、验真难、维权难的难题,这是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展的实践。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司法区块链联盟,打造可信的电子存证系统,上链数据超过56.8亿条。
新技术让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力。在科技支持和系统协作下,安徽省通过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异地保全2600万元涉案财物;江苏省利用3D扫描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现场勘验与质证……
未来,随着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的全面推进,更多创新潜能将被释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记者 吴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