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版权守护华服之美

阅读数:501次 2022-08-08

        近期,法国奢侈品牌迪奥(DIOR)一款高价半身裙被指抄袭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一事备受关注(本报2022年7月22日第10版曾作相关报道)。目前,迪奥中国官网已下架该款产品,但由此事引发的“文化挪用”讨论并未停止。其实,无论是这一事件,还是之前迪士尼公司推出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因取材于中国民间文艺作品未标明来源出处而引发的争议,亦或是国内的《乌苏里船歌》侵权案、电影《千里走单骑》所涉“安顺地戏”正名案,甚至剪纸、年画、石雕、杂技、曲艺等传统作品之争,以及民俗故事发生地、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之争等等,究其实质,都涉及民间文艺的保护尤其是版权保护问题。

  关于民间文艺的立法规制,学术界有著作权法保护模式、特殊权利制度保护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地理标志制度保护模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等多种主张,实践中也有多种做法。从权利客体的性质判断,民间文艺内容资源作为文学、艺术领域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版权客体特征,其核心权利当为版权或近似于版权的所谓特殊权利。同时,考虑到版权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之中,权利特殊到何种程度方可“自立门户”,并没有一定之规,不妨将版权保护作为民间文艺权益保护的基本模式。(此处并非排除地理标志等其他保护模式,相反可综合运用各种模式对民间文艺进行立体保护。)也正因为如此,1971年修订后的《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并实施的《发展中国家突尼斯版权示范法》以及1982年生效的《成立非洲知识产权组织(ARIPO)的班吉协定》均采取版权保护模式,版权模式已成为国际上民间文艺权益保护立法的主流模式。据了解,早在2010年之前,在本国版权法以及地区性版权保护条约中明确规定对民间文艺进行保护的国家已经有40多个,包括英国、埃及、智利、突尼斯、肯尼亚等等。

  我国著作权法第六条中明确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30多年来,虽然因为入世衔接需要、应对网络挑战需要等,我国著作权法多次修改,但是有关民间文艺版权立法的规定始终未作改动。然而,由于民间文艺在权利主体、权利诉求、保护期限、合理使用、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有诸多特殊性,相关办法的制定需充分考虑与上位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配套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国内民间文艺种类丰富、历史悠长、地域广范,同时又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难题,短期内不可能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民间文艺作品版权保护办法。

  相关版权立法涉及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多个环节。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间文艺的传承、保护、利用问题。除著作权法第六条的规定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民间文艺保护、传承作了相关规定,如组织开展调查,进行认定、记录、建档,提供必要场所、经费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开展传承活动等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并用专门章节规划“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深入实施相应传承发展工程,强化系统性保护。

  近年来,社会各界尤其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文博衍生品的热销,以汉服为代表的各类复古风的盛行,奏响了中国元素的时代强音。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只此青绿》以及河南卫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一经推出,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民间文艺资源的无限魅力和蓬勃生机。

  今年以来,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进入快车道。新年伊始,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启动并持续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3月,国家版权局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选取民间文艺资源较为集中的部分省市作为试点,培育相关园区(基地)、示范单位,搭建版权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马面裙”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做好版权保护,加快我国民间文艺的权益保护进程,通过保护传统、激励创新,实现优秀民间文艺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春天正在来临,民间文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