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红:一片绿叶托起的富民产业

阅读数:604次 2022-08-18

       利川红是产自湖北利川的一款红茶,前身为18世纪出口海外的宜红茶,原产地毛坝镇钟灵毓秀,气候温暖湿润,拥有适宜茶树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2018年后,一朝乘风起,乘势遍九州。近年来,利川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壮大利川红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市茶园面积27.37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8亿元;成立湖北利川红产业集团,培育茶叶企业19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81家;打造茶叶全域绿色有机,绿色食品认证覆盖27家单位37个子品牌。利川红先后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荆楚优品”和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称号。

       高位引领培育大品牌。2014年以来,利川市委市政府高举茶叶强市大旗,把茶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摆在突破性位置大力主抓,坚持生态立市带动产业绿色发展,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优先抓环保、富民的茶叶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成立市茶叶局,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打造利川红区域公共品牌,结合市场“无形之手”,合力壮大红茶产业。利川工夫红茶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星斗山·利川红”斩获“中茶杯”特等奖。采取“大曝光、做品牌”基本思路,植入影视作品,投放广告到北京地铁、武汉动车组、航班等,多方位提升利川茶叶品牌知名度。坚持特色发展、发展特色,放大“利川红”发展效应,立足生态优势,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路径,形成“利川红”为主,利川莼菜、利川黄连、利川山药等众多特色产品“百花齐放”格局。目前,全市涉茶人口达到22万,通过茶产业链建设,人均收入1.25万元;促成“利川红”茶产业集“农、工、旅、贸”为一体,作为区域性支柱产业,使“利川红”地理标志品牌发挥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工匠精神制定大标准。积极探索标准化、规范化的产业扶贫路径,编制《利川市现代茶业发展规划》《利川市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秉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打造精品茶叶,制定《新建茶园建设标准》《茶叶初制加工厂建设标准》《利川工夫红茶(利川红)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保障茶叶优良品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茶农稳定增收。

        深挖内涵谋划大发展。坚持产业塑形、文化铸魂,推动产业、扶贫、文旅互融发展,为“利川红”产业扶贫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立足产业振兴和乡风建设,以产业基地为基础聚力打造“中国利川红第一村”“星斗山红茶谷”“郁江画廊茶叶产业带”等产业文化基地,以利川茶人为核心宣传推介廖伟等传统红茶制作工艺传承人以及邱建红和利川红原料基地创始人田云奇等茶叶工匠,深挖利川茶农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故事,赋予“利川红”独有的精神文化内涵。

       利益联结展现大情怀。在融合上突破。做实做细“茶旅”融合大文章,发挥利川旅游资源优势,把茶区变景区,让资源变资产,扩展茶叶销售半径;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把产品变礼品,让资金变股金;以茶园、土地入股,把资产变股权,切实拓宽群众收入来源。在联结上创新。将企业的利益与茶农的收益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持续培育壮大茶叶市场主体,发挥企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建立“产业发展优先、务工就业优先、服务运营优先、产品开发优先”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带动茶农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