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香茶:一枝一叶 尽蕴助农深情

阅读数:594次 2022-08-09

       茶产业是襄阳传统优势产业和山区农村的特色产业,承担着带动农民增收、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保护茶区生态的重要使命。2012年“襄阳高香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获得湖北省高香型名茶称号,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强。2020年,“襄阳高香茶”进入“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央视品牌宣传行列,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目前襄阳全市茶园面积44万亩,年产茶叶3万余吨,加工产值超30亿元,综合产值近75亿元,茶园常年从业人员3万余人,辐射涉茶人口约30万人。“襄阳高香茶”已授权使用的茶企35家,其中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8个省级龙头企业,16个市级龙头企业,另有从事茶叶种植的专业合作社336个,茶叶产品及鲜叶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襄阳本地市场占有率达80%。

      政策支撑,营造发展优环境。襄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整合打造百亿茶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十四五”襄阳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举全市之力打造“襄阳高香茶”区域品牌;2021年2月襄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落实襄办发〔2018〕2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将“襄阳高香茶”产业纳入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规范标准,打造茶叶高品质。由襄阳市茶叶协会主导,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和龙头茶叶企业共同起草制定了《襄阳高香茶公共品牌管理办法》《襄阳高香茶》(DB42/T 897-2013)《襄阳高香茶栽培技术规程》(DB42/T 892-2013)和《襄阳高香茶有机生产技术规程》(DB4206/T 890-2018)等标准规范,初步形成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储运等标准体系,确保每一杯襄阳高香茶都能体现出襄阳茶“高栗香,滋味醇,汤色亮,耐冲泡”品质特征。2001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襄阳茶的产品品质,全市茶园逐步向有机种植迈进。经过多年发展,全市44万亩茶园已完成有机转换和有机认证的达6万亩。预计到2025年,全市茶园有机种植比例将达到30%,年产有机茶叶5000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程有机生产,将成为“襄阳高香茶”的又一大品质特征。

      产业引领,实现区域同发展。在谷城县五山镇,“襄阳高香茶”授权茶企湖北玉皇剑茶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茶产业发展之路,公司通过将有机茶种植、茶产品加工、茶乡休闲和旅游观光等多项产业融合,全力构建“玉皇剑生态休闲谷”。建成玉皇剑加工展示综合服务区和茶庄园、茶公园、茶博园“一区三园”。“玉皇剑茶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已获批国家AAA景区,产业园被列入“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谷城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形成了从茶叶种植、研发、加工、贸易、旅游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游客的增多带动了全产业的蓬勃发展,玉皇剑的酒店民宿带动当地就业,村民在家乡就有多种收入渠道,采茶、在酒店当服务员、种菜卖给酒店都成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特别是60岁以上的茶农一天采茶收入有150-400元不等,这部分收入解决了全年部分口粮,在家门口工作还可以兼顾父母子女的照料养育,促进了社会稳定。茶乡村民人均增收10%以上,充分体现了茶产业的活力与潜力。

      品牌为先,助力经济再提升。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襄阳高香茶”始终坚持“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品牌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品牌精准培育和宣传推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的品牌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着“襄阳高香茶”产业链的延伸与细分,全面提升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茶产业成为襄阳地区开展区域融合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茶企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更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撑。(推荐单位:襄阳市知识产权局)